1. 首页
  2. 技术资料
  3. 水产行业资料
  4. 内容

病害防治中常见的一些误区

日期:2019-03-26 人气:5205


病害防治是水产养殖的关键环节,合理用药、科学防治是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。当前水产病害呈多样性和多发性趋势,养殖户在病害防治上常因缺乏认识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。

1、发病后用药

水产品因其生长生活的特定环境,在发病初期其症状往往不太明显,如果养殖户经验不丰富,或者管理上面疏忽,就很难发现,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,则往往已经发病比较严重,这个时候再来治疗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时机,难免会对我们养殖造成一定损失,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加强管理,做好平时预防、防治结合,则能够防病于未然,避免发病损失。

2、不懂根据季节和自己池塘情况用药

水产养殖过程中,各种疾病的发生往往都带有一定的季节性,比如每年4-6月份是车轮虫、指环虫、老三病的流行季节;5-6月和9-10月是锚头鳋流行季节,每年的6、7、8月份是中华鳋、鱼鲺以及出血病的流行季节,如果能够根据各种疾病的流行情况做好提前预防,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另外不同池塘的情况不同,我们需要根据自己池塘的条件,如水源条件、底泥情况、密度、投喂、鱼的生长情况等调整我们的预防方案,如此才能更有针对性。而很多养殖户不懂得如何按照不同季节和根据自己池塘情况用药,要么自己胡乱用药,要么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,最后往往得不偿失。  

3、“头痛医头、脚痛医脚”

水产养殖是一个系统工程,涉及池塘的建设准备、养殖过程中投喂管理、平时预防管理以及增氧管理等各个方面,在养殖过程中必须将各个方面都做好之后才能取得良好效果。同时在处理池塘问题时也是一样,在将相应问题处理好之后,一定要注意检查其他方面有没有问题,只有将相应问题统一改善后才能彻底恢复池塘健康,比如我们常见的池塘底质恶化,由于影响底质的因素较多如清淤、投放密度、投喂管理、增氧管理、平时改底等都可能能严重影响底质,所以在处理时一定要注意在做好改底后,还要注意检查这些方面有没有做得不到位的,只有将这些因素都检查和调整后才能彻底恢复底质健康,否则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,最后疾病问题反反复复,长期困扰我们养殖。

4、长期使用同种或同类药物

同一种病害使用同一种药,为什么这一次和上一次的效果却大不相同?纠其原因主要在于疾病耐药性的问题,我们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大多数的鱼药都存在这类问题,比如抗生素、消毒杀菌产品、杀虫产品等,只是各种药物产生耐药性的速度不同,所以建议养殖户在平时用药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交替用药,切不可长期使用同一种产品,尤其是内服的抗生素产品,否则最后只会导致我们池塘发病后无药可用。

5、疾病未彻底治愈便匆匆停药

很多养殖户在用药治病时,往往在见到鱼死亡大幅减少后便为了节约成本停止用药,结果造成疾病刚好治好后又再次复发,给我们造成更大损失。水产病害的发生必须经过发生期——平台期——高峰期——下降期——愈合期这样一个过程。我们用药时只有将用药疗程用足,将病彻底治愈之后停药才能防止疾病反复,否则匆匆停药,损失更大。

6、随意加量用药

很多养殖户在用药过程中,往往有个习惯就是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加大2-3倍甚至3-5倍用药,大家都觉得如果按照厂家说明书推荐效果不佳,其实这其中有一定道理,但也并不完全正确。一般药厂在开发“非药品”类产品时,往往考虑安全性,会将推荐剂量写得偏低,我们在用药时可以适当加大剂量,但也不能胡乱加量,最好的办法就是咨询药厂技术员,按照技术员的推荐进行用药,往往比我们自己乱用更能取得良好效果,而且安全性也更高。另外对于“药品”类产品,经过正规报批的产品的推荐剂量一般是按照农业部推荐剂量来写的,所以对于这类药,我们不要轻易加大剂量,如果要加大剂量,最好也能咨询专业人员,这样才能既保证药效的情况下又能保证安全性。

7、用药不注意时间和天气  

发生病害后,养殖户往往比较着急,购回药物后便不分时间不分天气立即使用,认为早用早好。结果常常是“吃力不讨好”,“欲速而不达”。这是因为水产药物尤其是全池泼洒药物的使用效果与水温、溶氧、光照等到有密切的关系,水温高、溶氧丰富、光照强,可以加快药物生效速度和提高药效,减轻用药副作用,反之则起不到应有效果。因此正确的用药时间应该在晴天午后进行。

8、使用金属容易盛装药物

养殖户为图方便,常使用金属容器贮药物,其实这种做法很不科学。因为水产药物大部分是化学合成物,其化学性质不太稳定,很容易与金属物质发生化学反应,造成其成分和性质发生变化。因此贮存、溶化药物应选用陶瓷、木材、塑料等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容器。

   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?

    210

    相关内容